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碎米柴

            碎米柴
            (《綱目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八宇草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漆大伯、天小豆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,辮子草、馬尾草、細(xì)鞭打、消黃散、細(xì)葉蘭,逍遙草、斑鳩窩、散風(fēng)散、馬龍通、地盤茶、斑鳩鼻、小木通(《云南中草藥》),路路星、太陽草、紅梗草、大葉關(guān)門草、消毒草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,馬尾藤、獅子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哮靈草(《四川中草藥通訊》(1):30,1972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豆種植物小葉三點金草的全草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小葉三點金草
            草本,平臥。根粗,木質(zhì),分枝多。3出復(fù)葉,托葉披針狀鉆形;小葉橢圓形或長圓形,長2~9毫米,有時達(dá)17毫米;先端圓形,具短尖,基部圓形或心形,上面無毛,下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,葉柄長2~3毫米??偁罨ㄐ蝽斏?,或腋生,疏生6~10~18花;花梗長7~15毫米?;ㄐ。奂t色,長約5毫米;萼長4毫米;萼齒線狀披針形,頂端成刺毛狀,較萼筒長3倍;花冠蝶形,旗瓣圓形,先端微凹,翼瓣貼生于龍骨瓣;雄蕊10,2體;雌蕊1,花柱內(nèi)彎。莢果通常4節(jié),長12毫米,闊3毫米,有時2或3節(jié),被短毛,腹背縫線淺牙齒狀?;ㄆ?~9月。
            生草叢中或灌木林中。分布江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            本植物的根(辮子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生物堿、三萜皂甙、香豆精、糖類、蛋白質(zhì)、油脂、揮發(fā)油、酸性樹脂、鞣質(zhì)和酚類等成分。
            【藥理作用】小鼠腹腔注射水浸出物注射劑有顯著鎮(zhèn)咳作用(氨水噴霧引咳法),灌服時未見有祛痰作用(酚紅法)。豚鼠腹腔注射時有明顯的預(yù)防組織胺性哮喘的作用。對離體豚鼠氣管,可以對抗組織胺或乙酰膽堿引起的氣管平滑肌收縮。對離體兔腸能對抗乙酰膽堿、毛果蕓香堿及氯化鋇引起的收縮。據(jù)初步試驗,哮靈草的鎮(zhèn)咳與平喘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部分。在試管內(nèi),水浸出物注射劑僅有微弱的抑制金黃色菊萄球菌的作用。
            上述制劑毒性較小,小鼠腹腔注射半數(shù)致死量為40克/公斤。連續(xù)口服14日亞急性半數(shù)致死量為55克/公斤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①《江西草藥》:"甘,平。"
        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苦,涼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利濕,解毒。治泌尿系結(jié)石,慢性胃炎,慢性氣管炎,小兒疳積,癰疽發(fā)背,痔瘡,漆瘡。
            ①《綱目》:"主癰疽發(fā)背。取葉入敷藥用。"
            ②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敷治漆瘡。"
            ③《云南中草藥》:"消炎止血,利濕通絡(luò)。治腎、膀胱結(jié)石,慢性胃炎,發(fā)熱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品1~2兩)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熏洗。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痔瘡:碎米柴二兩。煎水熏洗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②治漆瘡:碎米柴二兩。煎水,待溫洗患處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③治小兒疳積:小葉三點金一兩,雪見草五錢,雞肝一具。水燉,服湯食肝。(《江西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④治毒蛇咬傷:鮮辮子草,搗爛外敷,同時用鮮品一至二兩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            ⑤治燙傷;小葉三點金,研細(xì)末,麻油(茶油、菜油均可)調(diào)和涂搽患處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            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慢性氣管炎
            用干哮靈草煎服。劑量分為3種:1兩,1.5兩并加豬肉1兩,新制1.5兩,均加水約1000毫升,密閉煎煮2小時,得煎劑400~500毫升。每日3次分服,10日為一療程。以上述三種煎劑共觀察270例,結(jié)果近控41例(15.3%),顯效89例(32.9%),好轉(zhuǎn)115例(42.6%),無效25例(9.2%)。對單純型、喘息型均有療效,以止咳、祛痰效果較好,平喘作用次之。服藥后1~3日顯效者達(dá)65.9%。治程中部分患者有頭痛、腹脹、失眠和興奮現(xiàn)象,個別出現(xiàn)皮疹;少數(shù)反映多汗、面潮熱、口干、惡心、眼發(fā)霧,其它無明顯副作用。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