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絲瓜子

            絲瓜子
            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烏牛子(《綱目拾遺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種子,植物形態(tài)詳"絲瓜"條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秋季果實老熟后,在采制絲瓜絡(luò)時,同時收集種子,曬干。
            【藥材】干燥種子呈扁平的橢圓形,長約1.2厘米,寬約7毫米,厚約2毫米。種皮灰羆色至黑色,邊緣有極狹的翅,翅灼一端有種脊,上方有一對呈叉狀的突起。種皮稍硬,剝開后可見有膜狀灰綠色的內(nèi)種皮包于子葉之外。子葉2片,黃白色。氣無;味微苦。
            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有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成分】絲瓜種子含脂肪油23.5~38.9%,主為亞油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,油酸等的甘油酯以及磷脂0.47%、角鯊烯、α-菠菜甾醇等。還含三萜皂甙(甙元是齊墩果酸)、黑色素(經(jīng)堿熔及氧化后產(chǎn)生鄰苯二酚)和葫蘆素B,其他還有蛋白質(zhì)、糖類等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苦者:氣寒,有毒。甜者:無毒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利水,除熱。治肢面浮腫,石淋,腸風,痔瘺。
            ①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苦者:主大水,面目四肢浮腫,下水,令人吐。甜者:除煩止渴,治心熱,利水道,調(diào)心肺,治石淋,吐蛔蟲。"
            ②《醫(yī)林篆要》:"治腸風,痔瘺,崩漏,下乳。"
           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通大便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;或炒焦研末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            【宜忌】①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若患腳氣、虛脹、冷氣人食之病增。"
            ②《得配本草》:"脾虛者禁用。"
           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孕婦忌用。"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治腰痛不止:絲瓜子仁炒焦,擂酒服,以渣敷之。(《婦人良方補遺》)
            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于驅(qū)蛔
            取黑色絲瓜子(白色無效)的仁,于空腹時嚼食,或搗爛裝入膠囊服,每日1次。成人服絲瓜子仁40~50粒,兒童30粒,連服2日。治療857人,服藥后均驅(qū)出蛔蟲。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