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沙拐棗

            沙拐棗
            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頭發(fā)草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沙拐棗的根或帶果全草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沙拐棗
            灌木,高1~1.5米。老枝灰白色,開展,皮不落,無光澤;一年生枝草質(zhì),綠色,有關(guān)節(jié),節(jié)間長1~3厘米。葉線形,長2~4毫米;托葉鞘膜質(zhì),極小。花兩性,淡紅色,通常2~3朵簇生葉腋;花梗細(xì)弱,下部有關(guān)節(jié);花被片5,卵形,大小不相等,果期水平伸展;雄蕊12~16,與花被近等長;子房橢圓形,有4棱,花柱4,較短,柱頭頭狀。瘦果寬橢圓形,不扭轉(zhuǎn)或稍扭轉(zhuǎn),頂端急尖,基部狹窄,連刺毛直徑約10毫米,刺分歧,排列為4縱列,較剛硬,棕褐色。
            生于砂丘、砂地、戈壁、干河床。分布內(nèi)蒙古、甘肅、新疆,寧夏等地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根夏、秋采挖,全草果熟時(shí)采集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苦澀,微溫。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根治小便混濁;全草治皮膚皸裂。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小便混濁:沙拐棗根五錢至一兩。水煎服。
            ②治皮膚皸裂:沙拐棗全草,研末,調(diào)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。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