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榔榆皮

            榔榆皮
            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榆科植物榔榆的樹皮或根皮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榔榆,又名:木(《左傳》),松心木(《說文》),朗榆(《本草拾遺》),榔榆(《綱目》),小葉榆、枸絲榆、秋輸、豺皮榆、田柳榆。
            落葉喬木,高可達25米,胸徑可達70厘米。樹皮灰褐色,成不規(guī)則鱗片狀脫落。老枝灰色,小枝紅褐色,多柔毛。單葉互生,橢圓形、橢圓狀倒卵形至卵圓形或倒卵形,長1.5~5.5厘米,寬1~2.8厘米,基部圓形,稍歪,先端短尖,葉緣具單鋸齒,上面光滑或微粗糙,深綠色,下面幼時有毛,后脫落,淡綠色;葉有短柄;托葉狹,早落。花簇生于葉腋;有短梗;花被4裂;雄蕊4,花藥橢圓形;雌蕊柱頭2裂,向外反卷。翅果卵狀橢圓形,頂端有凹陷。種子位于中央,長約1厘米?;ㄆ?~9月,果期10月(浙江)。
            生于平原丘陵地、山地及疏林中。分布廣西、廣東、臺灣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、山東、四川等地。
            本植物的莖葉(榔榆莖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秋季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成分】樹皮含淀粉、粘液質(zhì)、鞣質(zhì)、豆甾醇等植物甾醇;含纖維素22.3%,半纖維素10.56%,木質(zhì)素25.17%,果膠8.0%,油脂7.75%。
            木材含7-羥基卡達烯醛、3-甲氧基-7-羥基卡達烯醛、曼末酮C、曼宋酮G、谷甾醇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甘,寒,無毒。"
            ②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性寒,味苦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利水,通淋,消癰。
            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下熱淋,利水道,令人睡。"
            ②《綱目》:"治小兒解顱。"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乳癰:郎榆根白皮二至三兩。水煎服,渣加白糖搗敷患處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            ②治風毒流注:榔榆干根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            【名家論述】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榔榆,性疏利,若胃寒而虛者服之,恐泄真氣,良非所宜。"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