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高粱

            高粱
            (《綱目》)
            【異名】木稷、所粱(《廣雅》),蘆份(《食物本草》),蜀秫、蘆粟、獲粱(《綱目》),番黍(《甌治遺事》)。
            【來源】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種仁。
          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蜀黍(張華《博物志》)
            一年生草本,高3~4米。莖圓柱形,節(jié)上有黃棕色短毛。葉互生,狹披針形,長(zhǎng)達(dá)50厘米,寬約4厘米;葉鞘無毛或被白粉;葉舌硬膜質(zhì),先端圓,邊緣生纖毛。圓錐花序長(zhǎng)達(dá)30厘米,分枝輪生,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,長(zhǎng)5~6毫米,成熟時(shí)下部硬革質(zhì)而光滑無毛,上部及邊緣有短毛。穎果倒卵形,成熟后露出穎外,亦褐色。有柄小穗雄性,其發(fā)育程度變化甚大?;?、果期秋季。
            我國(guó)各地均有栽培。
            本植物的根(高梁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            【采集】種子成熟后采收。
           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幼芽、果實(shí)含p-羥基扁桃腈-葡萄糖甙、水解產(chǎn)生p-羥基苯甲醛、HCN和葡萄糖。
           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澀,溫,無毒。"
            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足太陰、陽明經(jīng)。"
    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綱目》:"溫中,澀腸胃,止霍亂。粘者與黍米功同。"
            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益中,利氣,止泄,去客風(fēng)頑痹。治霍亂,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。"
    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
            【選方】治小兒消化不良:紅高梁一兩,大棗十個(gè)。大棗去核炒焦,高梁炒黃,共研細(xì)末。2歲小孩每服二錢;3~5歲小孩每服三錢,每日服二次。(內(nèi)蒙古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            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
            取碾高梁的第2遍糠,除凈硬殼等雜質(zhì),置鍋中加熱翻炒,至呈黃褐色,有香味時(shí)取出放冷。每天3~4次,每次0.5~1錢口服。治療104例,其中100例多在服藥6次以內(nèi)治愈,4例無效。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(dǎo)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