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,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,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

<legend id="afmgz"></legend>
      <sub id="afmgz"></sub>
        <ol id="afmgz"><abbr id="afmgz"></abbr></ol>
          1. <ol id="afmgz"></ol>

            約翰內(nèi)斯—波勃羅夫斯基

            【簡介】
            〔德國〕約翰內(nèi)斯—波勃羅夫斯基(Johannes Bobrowski, 1917-1965):約翰內(nèi)斯—波勃羅夫斯基,二十世紀中期最重要的德國詩人之一,生于靠近立陶宛邊境的東普魯士的小鎮(zhèn)蒂爾西特,早年在柏林攻讀藝術(shù)史,二戰(zhàn)爆發(fā)后他不得不中斷學業(yè)而應征入伍,在軍隊中開始寫詩,后在俄國前線被俘,1949年回到東柏林定居,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,直到1965年突然去世。 波勃羅夫斯基把寫作的每一首詩都看作自己的最后一首詩。正因為如此,他在去世前的短短幾年內(nèi)迅速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承認。在前東德的詩人中,他的作品與眾不同,他的詩歌作品具有深沉的哀歌式的性質(zhì),只有胡赫爾的作品與其近似。他的第一本詩集《薩爾馬提亞時間》出版于1960年,1961年即獲西德四七社文學獎,隨后他又獲得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國際文學獎。六十年代初,他創(chuàng)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和三卷散文作品,他的第二部詩集《影子之地》出版于1962年,去世后出版了《臨近的風暴預兆》(1966)和《在風的下層灌木叢中》(1970)等詩集。 波勃羅夫斯基的詩似乎試圖從歷史的文本深處喚醒影子的力量,努力重新保持這個分裂的世界,去重新發(fā)現(xiàn)束縛它的一切。他的詩兼容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,語言簡潔又非常富于詩意,意象鮮明,高度概括了現(xiàn)代人在生存困境中的痛苦與反思。[董繼平譯]
            歌唱的天鵝 拉脫維亞的秋天 當房間 火焰之地 廢棄的房舍
            清空輸入框

            在線工具導航